期刊
  出版年
  关键词
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
Please wait a minute...
选择: 显示/隐藏图片
福建口岸啮齿类动物携带汉坦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
王宇平, 许卿, 蔡亨忠, 陈钧, 张建明, 郑燕平, 高博
摘要763)      PDF (1118KB)(788)   
目的 了解福建口岸汉坦病毒的基因型别和分子特征。 方法 对2010年福建口岸捕获的鼠形动物进行汉坦病毒检测,对部分阳性标本进行M基因片段序列分析。 结果 2010年福建口岸共捕获鼠形动物839只,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,占58.52%;鼠形动物携带汉坦病毒阳性率5.84%,均为汉城型(SEO),阳性鼠种为褐家鼠和黄胸鼠,阳性率分别为8.96%和3.09%。汉坦病毒检出呈较明显的冬春季高峰。用M基因片段(nt2001~2301)核苷酸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,将福建口岸SEOV分为S2和S3两个亚型。 结论 S3亚型SEOV为福建口岸优势流行亚型。
2012, 23 (4): 292-294.
一次性投放溴敌隆毒饵控制海港鼠害的研究
郭天宇, 高博, 谢庚发, 任彤, 田洁, 刘艳华, 曾召鹏
摘要918)      PDF (856KB)(761)   

目的 验证一次性投放溴敌隆毒饵能否控制海港口岸地区鼠害。方法 室内采用粉迹法调查鼠密度,室外采用夹夜法调查鼠密度;投饵方式为一次性饱和投放溴敌隆毒饵。结果 福建马尾口岸灭鼠效果为37.26%,天津东疆保税港灭鼠效果为95.10%。结论 在投放毒饵面积足够大的情况下,一次性饱和投放溴敌隆毒饵可取得满意灭鼠效果。

2011, 22 (5): 502-503.
3种吸血蚋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
高博1,张建庆1,蔡亨忠1,王光辉1,范建华1,黄健群1,黄恩炯1,王宇平1,张述铿1,王公东2
摘要994)      PDF (343KB)(913)   

【摘要】 目的 探讨酯酶(EST)同工酶酶谱特征在蚋类分类上的价值,并为蚋类系统发育的研究积累生物化学方面的基础资料。方法 应用垂直板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,对素木蚋、双齿蚋和五条蚋进行EST同工酶电泳,测量并计算各酶带的迁移率。 结果 3蚋种的EST同工酶酶谱共显示10条酶带,种间存在明显差异,具有各自的特征性酶谱,种内个体之间、幼虫与蛹之间酶谱主带相同,非主带略有差异。 结论 EST同工酶酶谱可作为蚋种鉴定的特征之一。

2009, 20 (2): 138-139.
16S rRNA序列分析法检测国境口岸截获德国小蠊携带病原菌初探
马晓光1;宋秀平2;高博3;姚李四1;刘起勇2;蔡亨中3;张乐1
摘要1260)      PDF (175KB)(947)   
目的 调查从国境口岸截获的德国小蠊携带病原菌情况。方法 用选择性培养基对细菌进行分离,用基于16SrRNA的PCR扩增、序列测定和比对方法进行鉴定。结果 检测出肺炎克雷伯氏菌、解鸟氨酸克雷伯菌、普通变形菌、威隆气单胞菌、粘质沙雷氏菌5种重要条件致病菌,其序列同源性超过98%,这些细菌可引起肺炎、脓胸、腹膜炎、脑膜炎、心内膜炎及败血症等,有的还具有致死性。结论 国境口岸截获的德国小蠊携带多种重要条件致病菌。